不負韶華 砥礪前行 |
慶祝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成立30周年 本刊記者-袁春妹 墨影 武筱婷 從1990年到2020年,誕生于行業市場化改革的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已歷經30載發展。從力促中國紡織業“兩紗兩布”的產品轉型,推動“兩機項目”落地實施,到倡導行業自主創新,鼓勵企業國際化布局,一路托舉中國紡機業向前發展,尋找中國紡機業榮耀。 30年,不拘歲月,奮力向前;30年,邁步從頭,再赴新程。 本期特別報道將呈現中國紡機協會發展歷程,聽紡機老前輩講過去的故事,聽行業新生代談未來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 高勇: 做好紡機 需舉國之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在紡織行業的時間已超過50載,見證了產業發展的多個重要階段。20多年的紡機協會工作,更讓他對中國紡機業有著別樣的深情。談及中國紡機協會的30年發展,他認為,協會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與紡織業發展休戚相關,它們互相推動著,打造出了今天的中國紡織業和中國紡機業。 生于變革 肩負行業發展使命 成立于1990年的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作為當時紡織工業各專業協會中成立較早的協會之一,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意義。1988年國家開始推動政企分開,同期,紡織工業部機械局也進行了改制,被劃分為紡織部裝備司和中國紡機總公司。“由此紡機協會應運而生,成了當時聯系地方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以及剛剛萌發的非公企業的重要紐帶。”高勇回憶說。 “紡機協會成立時,全國紗錠總量約4000萬錠,中國紡機及器材行業總規模只有60億元。解放后,國家為了解決穿衣吃飯問題,對于紡織和紡機都給予了重點關注,初步建立了國產紡機體系,但支撐紡機業60億元產值的主要靠棉紡設備和有梭織機為主的織造設備。”高勇介紹說。 1990年至1994年,被視為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的初創期,它的設立不僅要肩負起連接、帶動地方集體企業發展的責任,另一方面,也要為初入市場化的中國紡機業發展指引方向。 國家推動 兩機專項成功落地 上世紀90年代初,為了提升中國紡織業主導產品——“兩紗兩布”的水平,國家提出以服裝為龍頭,加大化纖、針織、印染等領域的建設。紡機裝備進口量隨之不斷增加,提升國產紡機裝備水平的呼聲不斷加大。1992年,時任國家副總理的朱镕基主持推動了“兩機項目”建設,項目聚焦紡和織環節,引進自動絡筒機、清梳聯、片梭織機和噴氣織機制造技術。 高勇表示:“在推進兩機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機電裝備技術水平進步絕不是買圖紙、買機床就能實現的,加工工藝、設計水平若無法同步提升,仍舊很難做出好的設備。做好紡機,真的需要舉國之力。” 伴隨著“兩機項目”的實施,紡織業的機構變更也在同步推進。1993年紡織工業部撤銷,成立了中國紡織總會,裝備司更名為技術裝備部。1994年起,紡機協會與技術裝備部合署辦公的現象一直持續到1998年。此時,也正是中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中國紡織及紡機業都在這期間有了較快發展。 獨立發展 服務行業謀求創新 1998年,中國紡織總會撤銷,成立了國家紡織工業局。2001年,國家紡織工業局撤銷,成立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自此,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也進入了獨立運營時期。在此后的20年中,紡機協會始終立足于服務行業,不斷提升協會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高勇介紹,為了完善紡機協會的服務手段,首先,將《紡織機械》雜志的出版工作納入協會工作范疇;其次,將紡機標準化委員會并入紡機協會,推動行業良性發展;第三,無錫國家紡機檢測中心也被納入協會工作范疇,在服務紡機產品技術提升和質量把控方面有了更好的手段。 談及紡機協會服務方式的完善,紡機展算是其中非常關鍵的環節。“從1994年開始,紡機協會便介入中國國際紡機展組織工作,后來又同歐洲展會方進行合作,將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推到新的歷史高度和水平,紡機協會的服務力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高勇表示。 事實證明,在展會組織方面,紡機協會較為前瞻地看到了展會發展方向,在完善服務手段之外,紡機協會也不忘努力強大自身的團隊,以期更好地服務行業企業。 展望未來 適應變革強大自身 當行業進入“十三五”階段,在新常態發展背景之下,中國紡織和紡機行業迎來了新的產業變革期。 “2019年,我們對歐洲紡機企業的發展現狀有了新的認識,短短幾年,他們在智能制造水平上又提升了一大截,相較而言,中國紡機企業仍需更多努力。與此同時,在裝備研發設計方面,我們應該更多關注用戶的想法和需求。目前,歐洲紡機企業都會積極到中國紡織企業去征求意見,作為本土企業,中國紡機企業更應該加強這些信息的搜集和分析。”高勇還表示,紡織企業應加大個性化、差別化生產,必須在提升設備可靠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更快更好地適應柔性化生產需求。 對于紡機協會的未來發展,高勇表示,未來紡機協會必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要更好地圍繞產業發展現狀持續完善、規范、提升自身的服務。此外,面對越發復雜多變的產業發展環境,協會自身也必須積極推動轉型,更好地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名譽會長 王樹田: 有幸經歷這場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世紀80年代初,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王樹田就被分配到了紡織工業部,也是從那時起,他就注定要與紡織機械行業結下這不解之緣。 被推進了紡機圈 初到紡織部,王樹田被分配到了機械局計劃處,1988年被安排在紡織工業部技術裝備司做行業的規劃工作。1993年,國家開始體制改革,成立了中國紡織總會,王樹田又被安排在總會技術裝備部計劃規劃處工作。“當時技術裝備司的幾位領導非常明智,將已經成立兩年多的紡機協會安排在技術裝備部一起合署辦公,為后來的順利過渡打下了良好基礎。”王樹田回憶道。 1998年,國家撤銷了中國紡織總會,成立了國家紡織工業局,同時擴大各個行業組織并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工作。就在那時,他被告知要調到紡機協會工作。“組織上安排我去紡機協會當秘書長,最初我真的不愿意。”但此后的經歷卻讓他萬分感恩自己當年沒有放手。 “雖然當時沒有什么基礎,但就是憑借著協會上下的齊心協力、榮辱與共,一點點地把紡織機械行業的工作開展起來,把紡機協會自身建設做了起來。”王樹田說,如今回想起當年那段“創業”的日子,仍能感受到曾經歷的那些酸甜苦辣。 30年可圈可點 作為一個與行業緊密同行了數十年的人,王樹田一直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紡機業的發展和變化。“紡織機械行業和全國各行各業一樣,都經歷了從弱小、落后到強大的偉大變革。在他看來,紡織機械行業過去的30年有幾點特別重要的發展態勢: 首先,紡織和紡織機械行業已經基本告別了簡單重復同質化發展階段,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 其次,科技創新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永恒主題。產品的研發向著上下游企業合作開發等方式發展;紡機產品個性化定制和服務不斷深入;紡織機械生產制造技術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第三,進入了更高層次的競爭與合作階段。 第四,企業家及其管理團隊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不斷提升,直接體現行業水平。 同心求進強變革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紡織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中國的紡織機械行業也已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產品品種最多、行銷區域最廣的行業。”王樹田說。 王樹田感慨說,幾十年間中國紡織、紡機業的重大變化,是一代代勤勞的紡織人、紡機人用雙手換來的。30年來,中國紡織機械協會誕生在產業發展重要時刻,并通過持續的提升,在信息、市場、科技等方面切實服務行業企業的需要,推動行業更加高效、高質、健康地發展。未來,無論行業、企業還是協會本身,都將迎來更多新的挑戰,希望行業能夠同心求進,樹立起中國紡機業自身的特質和影響力。 30年,芳華未減!迎未來,仍需砥礪前行!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 顧平: 三十而立,直掛云帆 “如今回憶起來,很多事情覺得好像很久遠了,但又那么清晰。”聊起過去,顧平不免感慨。對于他而言,厚重的記憶中,紡機從來都是主線。 與紡機的交集 1983年,從天津紡織工學院紡機設計專業畢業的顧平被分配到毛紡廠工作;而后又輾轉了紡織工業部裝備司、紡織貿促會、紡機企業等多個不同的崗位,最后于2006年4月,正式開始了紡機協會的工作。 “1990年,紡機協會成立時,我在紡織部技術裝備司工作。2006年我與時任紡機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的王樹田交流后,才從企業進入紡機協會市場部工作。”顧平回憶說。 當被問及在紡機協會工作這些年,眼中的紡機協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時,顧平說:“這些年紡機協會一直都在各級領導的關懷與指導、行業企業的支持與陪伴下不斷成長,無論是每五年的行業發展指導意見、行業標準制定,還是主辦或參與的國內外展會……在護航行業發展的同時,也讓我們與會員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深化。” 時代背景下的成長 30年,紡機協會肩負時代使命奮力成長,砥礪前行。30年,中國紡織業與紡機業在全球變局中展現出越發蓬勃的生命力。 顧平回憶說,1990年紡機協會成立時,正值“七五”計劃末,當時的紡機企業總數(不含紡織器材企業)466家,行業銷售收入64.1億元。1992年4月開始,“兩機項目”的實施,為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裝備基礎,成為紡機跳躍發展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紡織工業進入全球化發展的“快車道”。時至2019年,紡機銷售收入比1990年增長約13倍,紡機出口增長約30倍。中國紡機行業已經成為世界紡織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對此,顧平強調,必須認識到當前紡織行業發展并不平衡,細分領域存在巨大發展空間,因此,紡機行業要優先發展,要從追求量的增長轉變為追求內涵發展,競爭手段也要從“價格論”改變為高端品質競爭。 仍需“乘風破浪” “中國紡織業在世界范圍內極具競爭力,紡機業的競爭力也是必然的。”顧平對紡機業的發展始終充滿信心,在他看來,有幾個契機值得重點關注。 其一,產業結構持續變化。門類齊全、品種豐富、品質優良、結構優化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優勢全面顯現,這為紡機行業發展指引了方向。 其二,紡機出口比較優勢。主機與輔機及零部件的出口應有更大發展,此外,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占比達四分之三,也重要的信號。 其三,科技成為重塑產業格局的核心變量。紡機行業需要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制高點。 顧平始終認為,紡機行業、企業的健康有序成長才是紡機協會價值的體現。他希望紡機協會成為一個和諧共贏、高質高效的組織,更好地體現行業協會的公信力和行業平臺價值。 彭曉虹 常熟紡織機械廠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成立30周年之際,我們由衷地表示祝賀! 30年的激情歲月,30年的砥礪前行,作為中國紡織工業的先行者,紡機行業的引領者,紡機協會以推動行業發展、服務企業為己仼,助力中國紡織工業由小到大,由大轉強,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可敬可賀!協會一代代的踐行者,不辱使命,嘔心瀝血,凝聚起他們的智慧力量,釋放出無以倫比的能量,默默地耕耘,全力地奉獻,我們感同深受,為此點贊!一直以來,常熟紡機在協會的指導幫助下,通過引進吸收,技術改造,自主創新,成為中國紡機開口領域中,品種齊全、實力雄厚的科研、生產型企業,在此我們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2020年,正值中國紡機行業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也是我公司建立50年的慶典之時,我們將在中國紡機協會的引領和助推下,厚積薄發,做精做強“長方”產品,深化行業合作,實現與廣大紡織用戶的互利雙蠃,共同為中國紡機加油,為建成中國紡織強國而發力。
葉文 杭州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祝賀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成立30周年,30年來,協會引導會員企業,不斷壯大中國紡機制造產業,提升紡織機械行業的規模和水平,使之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的技術裝備部,為改善和美化人民生活、發展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作為行業中的一員,能夠親身參與中國紡機行業的成長過程,作為畢生唯一的職業選擇,能夠為發展中國紡機和絲綢產業的技術進步做出自己的努力,深感榮幸和自豪。 祝愿中國紡織機械協會越辦越好,真正成為紡機企業之家。 范立元 江蘇迎陽無紡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30年,紡機協會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描繪了一幅砥礪奮進的畫卷。 在各屆領導一以貫之、繼續奮斗下,紡機協會緊緊圍繞“產業振興發展規劃”、“五年計劃”等大政方針,積極開展國內外市場調研,為會員單位提供最前沿的行業信息;成功舉辦多屆國內外高質量展會,為會員單位“走出去、引進來”牽線搭橋;不斷組織企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培訓,為會員單位創新發展注了不竭動力。 紡機協會是我們紡機企業轉型升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引路人;是紡機行業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助推者;是實現“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進軍的先行軍和排頭兵;是我們紡機人不論走的多遠都要常回來看看的娘家。 30年后的今天,紡機協會又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也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讓我們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讓我們在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的領導下,為“紡織強國”、“中國制造2025”、為全球紡機行業貢獻我們中國紡機人的智慧和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畫上屬于我們紡機人濃墨重彩的一筆。 安浩杰 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紡機協會是紡機業同行的良師益友,是獲取前沿信息的通道,也是企業交流展示的平臺,為企業的科技研發、經營戰略制定等提供了重要支持! 作為國機集團下屬專業從事非織造領域研究的單位,宏大研究院積極參與行業事務,始終堅持以創新為驅動,致力于提升中國非織造布成套裝備技術水平。作為紡機協會理事單位,宏大研究院裝備整體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逐步提升,進入了產品專業化、裝備智能化的健康發展模式。 宏大研究院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紡機協會長期以來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我們愿與協會攜手并肩、共同成長! 三十而立,祝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生日快樂! 賀順龍 太平洋機電(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風雨半甲子,奮斗三十載。中國紡織工業伴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為民族工業的強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紡織工業發展大潮中,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溝通平臺,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紐帶作用。 30年來,面對波動的市場環境,協會砥礪前行,引導行業有序發展,優化產業布局,不斷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在協會的帶領下,紡機行業正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綠色環保方向健康發展。 30年來,協會人員不辭辛勞,奔波于政府和行業之間,為政府和行業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協會在制訂行業規劃政策、行業技術標準、經濟立法等方面向政府相關部門獻計獻策,積極協調相關資源爭取國家項目的立項和政策支持。通過協會舉辦的各類展會、產品交流會和推廣會、各類刊物網站,我們及時了解了行業信息,學習了先進的管理經驗,提升了管理水平。在協會的幫助下,我們規范管理,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 30年來,協會視野開闊,不斷開拓創新,不斷與國外紡織機械制造商開展經濟合作交流,為我們企業“走出去”互惠合作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作為中國紡織機械的搖籃,太平洋機電集團始終傳承著鍥而不舍、創新發展的行業精神。在新時期下,我們愿攜手協會,共同努力,打造一流企業,為提高我國紡織裝備水平作貢獻。 祝賀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成立30周年!祝愿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魏賢良 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國紡機協會成立30年以來,堅持全心全意為會員及廣大紡織器材企事業單位服務為宗旨,積極發揮政府部門、企業、專業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凝聚、服務、引領并成就了廣大紡織器材企事業單位,有力促進了紡機行業的蓬勃發展。協會既是廣大紡織器材企事業單位抱團合作、共同成長的大本營,也是不斷“給管理以智慧、給經營以鏡鑒、給決策以勇氣”讓企業不斷超越、追求卓越的燈塔。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紡織梳理器材企業的“領頭雁”,金輪針布將繼續鏈接和整合各種資源,與協會一起共同助推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