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與行動 |
本刊記者-劉萍 疫情之下,時代變化的復雜性和系統性超出想象。 重重風險交織的“HARD模式”成為新常態,愈發考驗企業的方向感和行動力,不僅要快速有效解決當前的生存挑戰,更需為未來增長籌謀發展源泉。因應技術、消費、市場、文化的結構性變革,新的產業機遇也在加速涌現。當此時,需要信心,更需要行動! 這是信心——在全年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推動金融系統合理讓利1.5萬億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下,我國經濟運行穩步恢復,復工復產逐月好轉,二季度經濟增長3.2%; 仍需行動——困難和挑戰依然嚴峻,其中既有疫情沖擊影響,也有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矛盾,必須把推進攻堅戰和打好持久戰結合起來,加快形成以內循環為主體、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作為紡織業行情的重要風向標,最新一期柯橋紡織指數顯示,秋季面料供給環比增加,現貨成交環比增長,初冬季面料批量試單局部小增,市場行情走勢局部順暢,而且內銷好于外銷。 來看個實例:阿迪達斯二季度凈虧損3.06億歐元,比去年同期5.31億歐元的凈利潤暴跌158%,全球銷售額同比下降35%,但中國市場沒受太大影響,二季度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持平,甚至5、6月份已實現兩位數增長。 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國內市場空間廣闊。那么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擴內需將如何發力?商務部日前表示,要在創新流通、促進消費上下工夫,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一是提升城市消費。宣傳推廣首批“全國示范步行街”經驗,抓好第二批試點改造提升;加快發展連鎖便利店,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二是擴大農村消費。提升電商進農村,加快發展縣域電商產業園;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三是發展服務消費。推進互聯網和各類消費業態深度融合,滿足居民生活服務需求等。 與此同時,疫情也催生了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今年以來,我國加快推進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等試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從原來的59個擴大到105個。中國紡織業,也要在這“雙循環”的新格局下謀劃行業發展。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同樣,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于紡織業也越來越重要,中國紡聯每年主辦的產業上下游聯展正是提升鏈條的有力舉措。即將于9月在上海舉行的秋季聯展,僅面輔料展便是8館同開、21萬平米的展覽面積,力促產業鏈的高效協同,而強鏈、補鏈、優鏈的過程,也將是塑造競爭新優勢和走向價值鏈中高端的過程。 危機下增強信心,變革中積極行動,像大樹一樣把根扎得深遠,才能穿越風雨,迎來滿天星斗和全新生機。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