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為什么不愿意優先選擇生態環保類的面料?面對這個問題,與預想中的答案不同,成本增長所帶來的壓力并非阻礙生態環保面料走向下游企業的主要原因。
“提到成本的增長,其實生態環保技術面料給服裝生產帶來的成本增長并不是不可接受的,對于企業來說,環保面料帶來的成本增長只占比5%左右,在服裝的各項附加值當中,面料成本增長并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更值得一提的是,從全球范圍來看,消費者普遍愿意多支付15%的價格來選購環保面料的服裝,所以從經濟效益方面來看,成本提升并不是一個致命原因。”福建柒牌集團有限公司紫標研發設計中心設計總監朱文說。
他認為,生態環保概念在面料行業盛行、在服裝行業卻反應平淡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成本問題,也不是所謂的責任感缺失,而是一個非常直觀的原因:不適用。
“生態環保綠色這類概念,在服裝企業選擇面料的必要條件中,并不是唱主角的要素。”朱文說,“‘綠色’應當處在一個黃金配角的地位,在它之前,我們選擇面料更看重的是舒適性、時尚性,在一定能保證這兩點的前提下,我們再來談環保。”
很多面料為了追求生態環保而犧牲了一部分服用性能,這是服裝企業對上游研發生產的最大疑惑。“一些面料雖確保了對生態環境無害,卻忽略了消費者的穿著體驗。一塊沒有舒適性可言的面料,即使再怎么環保,服裝品牌也不會選用。”
上海Devil Nut設計總監趙一龍也談到:“生態環保面料的運用中,有一些很熱門的話題比如植物染色、原液染色等,這類新型面料我曾經接觸過,總體來說面料的可用方向很廣,舒適性也很高,但是很多我要的顏色和花型卻無法染出,顏色比較單調,在設計方面的二次發揮空間也比較小,我覺得犧牲掉了一部分時尚性。”
消費意識由誰來引導?
整個評審過程中,一個品類被反反復復地提及——母嬰用品行業。
談及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問題,專家評委不約而同地說:“如果每個品類的消費者都能像母嬰品牌的消費者那樣,那么生態環保在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推進工作將飛速地進入新階段。”
上海慕得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隋力培說:“國際上十五年前就開始強制要求紡織品的生態環保達標,中國國內也已經推進這項工作近十年,從目前情況看,面料企業的研發意識基本覆蓋到80%左右,而生態環保意識很強的服裝企業僅有20%左右。行業人士都清楚生態環保技術的成本對于成衣的成本影響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在于消費者的觀念。”
她認為,目前國內的嬰兒用品行業、內衣行業、家居用品行業是在生態環保方面發展最快的,緊隨其后的是運動休閑、戶外裝備行業。“由此可見,發展較快的幾個行業,都是消費者意識最超前、生態環保普及面最廣的幾個行業。”隋力培說,“中國消費者跟國際消費觀念最接近的就是母嬰品類的消費者,尤其是80后、90后的媽媽群體,她們對于面料的品質要求很高,材質是否天然、染色后整理環節是否科學健康、整個生產流程是否綠色無污染,是她們選擇嬰兒用品的首要條件。緊隨其后的是內衣品牌,消費者對于貼身衣物的綠色健康、生態環保要素的關注度也逐漸提升,正是因為消費者有這樣的消費取向,所以這些行業的發展也非常快。”
由此可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需求是行業生態環保發展速度的決定性因素。然而消費者的觀念由誰來引導?經過正規評審過程的反復討論,這個重任愈加清晰地落在了服裝品牌的身上。
北京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服裝研發部經理劉銳則認為,有責任感的服裝品牌不能一味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應該站在更全局觀的立場上去引導消費者的觀念,這是一個有品牌文化和消費者忠實度的服裝品牌肩負的責任。“我們的品牌在生態環保方面一直比較積極,在面料的運用方面選擇綠色與功能性兼顧的面料,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中也包含了一些與生態環保科技嫁接的重點項目,在倡導綠色服裝方面一直不遺余力。運動品類是一個引導消費者的重要突破口,放眼國際市場,國際知名運動品牌都擁有品牌引導消費浪潮的能力,也有過多個經典營銷案例,我們可以把綠色生態概念和運動品牌文化相結合。”他說。
馬克華菲(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女裝執行董事、設計總監李明亮也強調,品牌的引導作用是很強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優秀服裝品牌擁有很強的文化意識方面的影響力,它們可以掀起消費理念的革命,也可以輕易掀起時尚新浪潮。歐美、日本等地生態環保概念的接受程度這么高,很大程度也要歸功于一些領袖型品牌的先驅和引導。我們集團非常重視這方面的投入和運用,也會在未來的市場運營過程中,通過旗下所有品牌的進一步滲透,希望對引導消費者的環保消費理念做出貢獻。”他說。
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在會上談到,生態紡織品的開發要形成一個產業鏈生態的創新。一方面,要關注全產業鏈的綠色制造。另一方面,要從技術導向轉向產品導向和市場導向,紡織品是感性消費,綠色材料、工藝、技術要通過設計讓消費者看得見,要通過傳播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力。我國生態環保紡織面料發展空間廣闊,我們需要構建系統的環保生態紡織企業的發展體系,在增加紡織面料企業研發活力的同時,激發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
科技創新不要“偏科”
本屆大賽設置了三個方向的獎項:最佳生態環保材料應用獎、最佳生態環保技術應用獎、最佳生態環保產品市場應用獎,分別評選出了在材料應用、技術應用、市場應用方面的優秀面料產品。而對于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而言,最優質的生態環保面料應該達到的標準是三管齊下,在材料、技術、市場方面都能達到90分以上,這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希望通過技術的反復實踐和革新,能夠盡早實現質的飛躍。
WGSN Group副總裁兼創意總監Francis Wong說:“品牌商嘗試一種新技術、新面料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到設計、生產和銷售環節中去,這是一場冒險,那么我們希望面料企業能讓我們這場冒險的危險系數降到最低,在確保生態環保新技術過關的同時,一定要給服裝品牌最大的安全感,技術一定要穩定,面料生產環節的環保并不意味著面料的整體使命已經完成,做成成衣之后是否舒適、色牢度如何、跟其他材質的面料搭配是否合適、消費者的穿著和清洗過程是否毫無異常??后續還有很多環節需要考慮,因此生態環保面料要把技術做透,進一步提高穩定性。”
趙一龍也強調:“目前國內面料行業的生態環保概念,主要還是往‘自然’上靠,一靠到‘自然’‘原生態’‘原物料’這些概念,就不可避免地在染色印花等時尚性上有缺失,同時一些充滿未來感的很前衛的設計理念也很難通過這些天然材質的面料來呈現。但是國內面料生產現狀最值得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化纖企業已經實現了生態環保、綠色生產的基本達標,并且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引進先進設備,在環保方面這些企業也在不遺余力地做。”
江南大學教育部針織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蔣高明認為,本土企業在裝備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目前國內的紡織生產設備已經基本實現了智能化、數字化,從整體裝備代級方面已經跟國外先進企業沒有差異,然而目前的不足在于最尖端的核心技術環節仍被國外設備壟斷。未來國內科研團隊的工作重點也是繼續進行核心技術的攻堅戰,爭取突破國外企業對于尖端技術的壟斷,讓我們的紡織企業擁有更加國產化的生產設備,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綠色的傳遞剛剛開始
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綠色企業、綠色消費??在科技環保概念貫穿始終的全過程中,行業最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是誰的責任?本屆大賽的主辦方之一、國內優秀的紡織產業集群盛澤很有發言權。
談及今年與大賽的合作,中共吳江區盛澤鎮委員會書記、江蘇吳江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黨工委書記范建龍在大賽啟動之初就表示過,主要源于三個“有機融合”:“生態環保”與盛澤紡織產業轉型升級、與盛澤面料產品創新、與盛澤社會發展的有機融合。“在新常態時期,尤其即將進入 ‘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關鍵時期,盛澤鎮人民政府將在推進盛澤紡織產業綠色生態環保建設,加強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方面不遺余力。”
吳江區盛澤鎮黨委副書記、江蘇吳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趙菊觀在評審會上指出,生態環保理念已成為當今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主旋律。盛澤紡織業將借助本屆大賽走進盛澤的契機,積極鼓勵盛澤企業投入到生態環保面料的研發、創新中,引導盛澤紡織產業和產品結構向生態環保方向轉型,做強做大盛澤生態環保紡織產品,力爭將盛澤紡織業建設成為全國紡織業生態環保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從而帶動更多的紡織產業集群進階,引導中國紡織面料向生態環保領域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