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難被取代 |
本刊記者-郝杰 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布公告,對27家美國企業總計100多項進口自中國的醫療相關產品進行關稅豁免,包括口罩、消毒濕巾等緊缺的醫療物資。 人們還記得,美國去年9月1日起對中國實施第四輪加稅,其中就涵蓋醫療用品。醫療用品的稅率原定為15%,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后降至7.5%。實際上,美國去年10月22日就宣布對進口中國的部分商品給予排除申請,多家醫療行業的公司早在今年1月份就申請了豁免,但美國方面一直拖著不批,這幾天突然集中豁免了口罩等商品的關稅。 這背后源于美國口罩等醫療用品的嚴重短缺,美國人不得不放下“關稅大棒”。 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制造”是世界商品供應鏈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難被取代。實際上,美國已在最近幾年將大部分口罩生產工廠都遷到了中國,90%以上的口罩來自中國,因此美國口罩廠在短期內擴大產能絕非易事。有美國進口商承認,“醫用口罩的全球生產范圍基本僅限于中國,而改用美國或第三國制造商既不實際,也不具有競爭力。” 還有一條引人關注的新聞,德國為了抗疫截停了24萬只口罩,中斷了瑞士從中國進口口罩的渠道。多年來,瑞士市場上大多數防護口罩都來自中國。 我國的口罩生產能力在2019年已經占全球口罩總產能的一半以上。疫情爆發以來,我國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口罩日產能和產量突破1億只。這樣的制造能力,這樣的反應速度,只有我們中國能夠做到。 隨著疫情在多個國家蔓延,不少國家已經禁止口罩出口,而我國政府明確宣布,沒有針對口罩及其生產原材料出口設置任何貿易管制措施。企業可以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相關貿易,這彰顯了我們作為制造大國的責任擔當。 紡織服裝加工業是柬埔寨主要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該行業面輔料60%以上從中國進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柬埔寨服裝加工行業近期面臨原材料短缺的困難。我國相關方面已經迅速采取行動幫助解決柬紡織原材料短缺問題,大批原材料已開始陸續抵柬。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制造業正常的生產受到嚴重影響,而連鎖反應已經快速傳遞到全球產業鏈。根據權威測算,中國制造每減少100億美元,全球的生產及銷售就會拉低67億美元。疫情沖擊全球供應鏈,再次凸顯了“中國制造”在這個命運共同體中的重要地位。 作為中國支柱產業的紡織業,已經按照中央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有力有序復工復產,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90%,強力支援了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正常運轉,也證明“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的中流砥柱。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