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實質是什么 |
本刊記者-劉萍 翡翠銷售直播,全靠演技;水軍操縱搜索結果;被腳丫子踩過的老壇酸菜;校園門口抽獎游戲專坑小學生;打玻尿酸致大面積腦梗……每年的“3·15晚會”總能把大家聚在電視機或屏幕前,平時得不到商家有效及時對待的投訴,平時無法得到曝光的亂象,在這個“熱鬧”的日子,借助媒體和權益日來得償所愿。其實這樣的關注度和行動力,也應該出現在打假維權的每一天,要讓那些假冒偽劣真正無處遁形!
年年3·15,對企業確實是一種監督,而設立“消費者權益日”的實質,也是為了監督、督促質量的提高。
質量是指實體(產品、過程或活動等)滿足明確或隱含需要的能力。質量的內核是研發技術力與工藝技術力,外表是價值感與體驗感。也就是說,產品質量的本質是要素、結構與內在關系融合而呈現的外在特性,而傳遞給客戶的是價值滿足感以及用戶的體驗感。
拆開來說,質與量的平衡在于標準,而難點在于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源下多個要素的平衡。因此,“要質量無交期”或者“要質量上成本”的困境沖突層出不窮。破解之道,還在于回歸管理的質量,各個環節的管理質量做好了,產品質量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就是質量政策與質量文化的產物。
在我國紡織行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已經走過了40多個年頭,QC小組工作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經濟利益,更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其間涌現出眾多行業級和國家級的質量管理創新成果,培養了大批質量管理創新人才,造就了大量優秀質量管理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在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行業整體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優秀的QC小組或是在產品上極具創新,或在管理中獨具一格,或是對企業的節能減排做出較大貢獻,突顯著我國紡織產業強大的群眾性基礎。
再延伸一點來看,“高質量的發展”已成為今日中國經濟與各行業的普遍追求。“高質量”在紡織行業或可體現為:產業向高端發展,產品向高附加值發展,企業向品牌化發展,生產向高效率發展。加上對雙碳目標的追求和綠色發展的愿景,高質量的發展還要以責任為導向,既要對消費者負責,也應對綠水青山負責,這是一門值得深入探究的產業發展哲學。它要求我們從一件產品的質量,深入到行業管理,再到消費價值觀的轉變與提升,也要盡量避免由于質量過剩,給社會福祉帶來的損失。
總之,不論是3·15還是365,不論行業經濟發展到何種狀態,企業的質量工作是永恒的,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如今面臨大變局與疫情的雙重考驗,企業的質量工作更要常抓不懈,以此形成一種對沖經濟下行的基礎性力量。
|
相關文章 |